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我院全體輔導員們和學生們一樣,疫情期間參加網課“雲”培訓,提高學生教育、服務和管理水平。3月23日開始,為提升輔導員隊伍建設和業務能力,我院學工部組織全體輔導員參加了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辦、國家教育行政MK承辦的“共抗疫情顯擔當,愛國力行育新人”全國高校輔導員網絡培訓,4月30日上午,本次培訓舉行了結業儀式,我院全體輔導員圓滿完成培訓課程。
本次培訓內容涵蓋“價值引領與思想引導”“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學業指導與班級管理”“日常事務教育管理”“心理調適與健康維護”“疫情防控知識”等六大課程模塊,對於輔導員隊伍在疫情期間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學業就業指導起到積極作用。
特殊時期,我院輔導員珍惜培訓機會,認真參與課程學習,結合我院校情和學情,努力從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班級管理、殘健融合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業升學指導等方面做好學習總結,切實提高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質,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落實。
通過課程學習,我院輔導員在學習平臺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感悟(以下為摘選):
徐瀾釗:輔導員的工作是不斷地吸取經驗,與學生共同進步的過程。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作為輔導員,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這對輔導員對學生,都是一場精神上的洗禮。對比國外的疫情,我們更應該為自己生在國內而驕傲,更應該有信心,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尤曉偉:特殊教育的學生工作既有普通學生工作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特殊教育所面向的對象是特殊學生,相對於普通學生,他們在身體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由於身體的缺陷,他們對外界的反應更加敏感。這也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要更加的細心,能及時的發現殘疾學生出現的心理異常,對我們的工作也是一種挑戰,要利用合適的方式方法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心裏。
邱曉暉: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性格各不相同,他們所能接受的談話方式決定了我們所能達到的談話效果,因此,在我們利用談心談話這一方式時,一定要結合考慮學生的個人情況,選擇他們受用的談話方式,尤其是聽障學生對於外界會有定的防備心理,讓學生打開心扉,敞開“話匣子”,要充分利用“傾聽”、“共情”、“面質”等談話技巧。學生說得越多,我們所能掌握到的信息線索越多,也就越能夠找到突破點。只有建立相互的信任,輔導員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成為學生的靈魂工程師。
王藝霖:輔導員工作是一份需要長時間、用心投入的工作,想要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不是簡單地說說而已。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有信仰上的引領、價值觀的堅持、管理方法的提煉和長時間的堅守。堅持“無差別的尊重”這一價值觀。我們常說要尊重學生,尊重體現在方方面面,對待殘疾學生,首要的尊重就是把他們當作健全人一樣看待,充分了解他們生理上的特點,接納他們,信任他們,愛護他們,秉承助人自助的價值觀,使他們成功地融入社會。
周欣達:我們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肩負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尤其面對的是殘疾種類別多,有聾、盲、肢殘等重度或輕度殘疾多種情況的學生,學生生理、心理狀況不同,每個學生都有差異,對問題理解認知千差萬別,這不僅給在我們特殊MK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更要求輔導員們要比其他教師更具有耐心、恒心、責任心與愛心。
張開峰:與學生交流,定是與人交流,學生不是機器,老師說什麽就是什麽,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態度、文化,輔導員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應當利用自己的年齡優勢,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融入他們,因為自己剛剛畢業,剛剛告別大學生活,更能共情他們的情感,他們在想什麽,想做什麽。不要被老師這個身份所綁架,那只是你的職業,並不代表你一定所有事情都以老師的姿態處之,某個情景,你只是一個傾聽者,一個勸誡者,其實你不能左右一個人的思想與命運,關鍵靠他自己,我們所做的是提供給一個學生最優的成長路線,並引導他來這條線上。
圖1:4月30日上午全體輔導員參加結業式
圖2:輔導員學習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