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K - MK新聞 - 正文

    高職專業建設不要陷入"社會需求"至上的泥淖中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2013年08月06日 點擊數:

    在高等教育領域,“社會需求”這個概念對大眾而言,可謂再熟悉不過了。這些年,大學生“就業難”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歸咎於大學培養的人才不符合社會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是和區域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一種教育類型,其專業設置和定位最容易反映出社會的需求狀況。

    最近,《2013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高職院校新增1318個專業,其中絕大多數與MK所在地的社會需求緊密相關,比如,針對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陜西省內相關人才缺口達1萬多人的情況,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MK新開設了老年事業與服務、社區管理與服務兩個專業;針對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貴州銅仁職業技術MK新增農村合作金融、農產品檢測等專業;針對新能源發展戰略,天津交通職業MK增設新能源汽車專業方向……

    毋庸諱言,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是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凡是緊密貼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其招生和就業狀況必定良好,必然受到學生和企業的青睞,專業建設絕對不能脫離社會需求,這兩者有統一和互動的關系。

    但是,專業建設和社會需求之間也存在著對立關系。人才需求受經濟發展、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較大,社會需求也總處於動態的過程中,變化較快,它具有即時性、波動性;而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專業發展與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實踐教學等多方面,這些因素都在牽製專業的發展和創新,專業建設更指向於人才培養,人才培養的周期較長,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因而專業建設具有穩定性和滯後性。此外,新專業的設置,總要經過若幹年時間才能走向成熟,輕易停辦會讓高職“元氣大傷”。

    高職院校如果完全依照社會需求和市場導向,或通過設立新專業來促成吸引生源、擴大招生規模的目的,專業設置處於不斷洗牌的狀態,配套的製度、師資和教學資源跟不上步伐,這無異於“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根基不牢不說,內涵建設的底蘊更是無從談起,因此,高職院校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也要協調好和專業建設的關系。

    當然,在專業設置上,高職院校並不具備完全的自主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也在發揮其監督和管理作用。新專業的設置都需要經過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對市場的有效性、前瞻性論證和預測,報上級部門審批,高職院校應避免完全緊隨社會需求的“方向標”,力求擺脫主觀性和任意性,而避免新專業從“熱門”很快變為“冷門”的有效方法則是靠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合理布局專業,遏製重復建設。

    從高職院校自身來說,有效化解社會需求和專業建設之間的矛盾,課程建設應該是專業建設的突破口,因為課程設置的調整更加容易、靈活,而專業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優勢大多通過課程設置來體現。在增加新課程的同時,不能喪失固有的傳統,也要凸顯高職教育的特色,在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上,應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註重實踐教學。畢竟,高職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沒有特色重點在於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好壞是衡量高職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也是高職區別於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

    據麥可思中國2012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調查顯示,2012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認為專業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包括:實踐和實習環節不夠(41%)、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21%)、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18%)、課堂上讓學生參與程度不夠(8%)……

    考慮到高職院校生源基礎較為薄弱,實踐教學無疑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性、達成教學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對高職院校新專業教學體系的考核也應更註重實踐內容。其實,參照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各專業都要結合實際努力構建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計劃也必須保證實踐教學時數,文科類達到40%,工科類達到50%以上,同時,大力推行雙證書製度,從人才培養的源頭上加強實踐教學。

    筆者認為,在公眾普遍認同大學培養的人才應滿足社會需求的語境之下,高職教育雖然有其獨特優勢,但也應處理好社會需求變動性和專業建設穩定性之間的關系,不能陷入“社會需求”至上的泥淖中,找不到定位和方向,唯有夯實專業建設、專業內涵的基礎,才能自由地發揮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變力。


    【編輯:】 【終審:宣傳統戰部】

    上一條:河南中醫MK破例錄取殘疾考生李建昌
    下一條:聚焦盲人“大學夢”:無法自由選大學 只有被選擇

    MK体育专业提供:MK体育MKMK体育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MK体育欢迎您。 MK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