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在身何愁就業
——2013年職校高就業率現象透視(上)
699萬名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讓今年的就業競爭尤其激烈。然而,在一片寒流之中,職校畢業生卻成為企業爭搶的“香餑餑”,就業率形勢向好,且薪酬有所提高。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達90.4%,初次就業率僅次於“985”高校。全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近幾年也一直保持在95%以上。
職業院校就業為何“風景這邊獨好”?記者日前走訪了數位業內人士,解析職教熱現象背後的原因。
就業:職校生成為“香餑餑”
今年,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很“愁嫁”。小俞是浙江某高校經濟管理專業2013屆的本科畢業生。在經歷了幾個月的投簡歷、面試之後,她至今仍未得到一張“offer”(合約)。“班裏沒簽約的占40%,找工作實在太難了。”
浙江省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的判斷印證了小俞的話:“全省高校應屆畢業生簽約率估計比去年要低6到7個百分點。”
浙江大學生就業難並非個別現象。記者了解到,為了應對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全國多個省份早在四五月份就召開了高校就業工作會,要求有關部門想辦法促進就業。
在寒流之中,職校生就業卻呈現出紅火景象。江蘇張家港職教中心校校長孫偉宏說:“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戰勝了這場就業危機。”該校今年就業率全線飄紅:全校1394名畢業生,511名升學,落實就業崗位868人,就業率達98.3%。
無獨有偶,天津中德職業技術MK已經連續3年就業率超過98%。在空客訂單班、大火箭訂單班中,學生在畢業前一年就100%被大企業預定,在校生實現了“沒畢業,已就業”。
有專家預測,未來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將更受市場青睞,就業率還會提升。“我國有7000多萬技術工人,其中高級工僅占5%,與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遠,無法滿足巨大的社會需求。我國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以兩位數遞增。”
一冷一熱之間,讓原本被社會冷落的職校出現“回暖”跡象,備受關註。
羨慕:專業對路薪酬提高
令職校生欣慰且自豪的,不僅僅是高就業率,更因為在就業寒潮下,他們的薪酬還有所提高。
湖北天宇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晶晶舉例說,2010年前後湖北省建築類高職畢業生的工資為2000元至3000元,現在有些學生能拿到6000元至7000元,翻了一番還要多,除了物價及最低薪金上漲等因素外,專業符合市場需求、本身素質過硬是重要原因,“報到就能幹活,幾乎不需要再培訓”。
一些偏門專業,近萬元的月薪更讓人眼饞。青島海洋高級技工MK的工程潛水專業獨此一家,大學也找不到這樣的人才。該校老師介紹:“這個專業培養成本高,每年只有20名畢業生,企業拿出10萬元年薪也招不到人。”
據第三方調查顯示,2012屆職教畢業生的起薪水平比2010屆的起薪水平高了三分之一。高職畢業生3年以後的薪酬水平比3年前增長了120%。
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主任丁躍華分析說:“一邊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一邊是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說到底,是MK的培養模式出了問題。”近幾年,有色行業的采礦、勘探、選址等主要崗位一直是供大於求,招不來學生。此時,職業院校主動和企業對接,開設訂單班,受到企業熱烈歡迎。
現在,職校生愁的是,如何在兩三個工作中挑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為了吸引職校生在當地就業,天津出臺新規,畢業2年內與天津企業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外地生源畢業生可自願申請落戶。天津中德職業技術MK畢業生小張說:“入學時,一些同學因自己是職校生感到自卑,現在看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家有良田萬頃,不如技能在身’,我選職教是走對了路。”
背後:打鐵就要自身硬
如今火熱的職業教育也曾走過一段尷尬之路,招生難、辦學難、就業難曾是許多職教人的心頭之痛。從冷到熱,從失意到突破困境,職教完成了一次艱難轉身。
“主要靠大刀闊斧的改革,從教師教學到實訓基地建設,變化翻天覆地。”在武漢市儀表電子MK校長鄧國平看來,苦練內功是職教發展的必經之路。“職教教師不能從書本到書本,要到企業學本事,教給學生真功夫。”
“圍繞當地支柱產業發展要求,整合資源,設置適銷對路的專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點。”中德職業技術MK航空航天與汽車MK院長李文說,MK主動分析市場,根據當地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大力發展相關專業,現在學生供不應求。
“原來,各職校眼睛向上盯高考,一心想著多考出幾個大學生以提高MK的知名度,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企業的認可,最後職業教育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中心朱聖芳分析說,“現在,職業院校以市場論英雄,學生就業好了,生源就好了,職教發展也有希望了。”
“經過幾年的努力,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在黑板上學汽車的情況現在幾乎沒有了。”教育部職成司司長葛道凱說,“改革讓職業教育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普通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在與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中,培養出受歡迎的學生。” (本報記者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