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 MK新聞 - 正文

傳統年俗一度遭冷落 專家:應舉行儀式增進文化認同

來源: 中新網 發布時間:2014年01月25日 點擊數:

中新網1月24日電(上官雲)馬年將至,年味漸濃。昨日是臘月二十三,亦即傳統的“小年”,標誌著春節拉開序幕。北京師範大學文MK教授、民俗專家蕭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節日與年俗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情感與民族精神集中而濃烈的表達,但曾經一度遭到冷落。在當下社會轉型時期,特別需要在傳統節俗這一特定時間舉行內涵豐富、形式生動的節日儀式,來增進民族文化認同及社會整合力。

趣談年俗:大概持續一個月左右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竈君老爺要上天”。自此春節拉開序幕,人們約定俗成地祭竈、穿新衣、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大人們還會向晚輩發壓歲錢。

按照蕭放的介紹,春節的傳統節俗可劃分為人倫禮俗、祭祀禮俗和迎春禮俗三類。國人講感情,亦重視人倫。在過年期間,人們會以辭年的禮俗方式增進親友關系、鄉鄰關系,一般包括歲末的探訪拜望、禮物饋贈與團聚飲宴等。“這種中國式的年大概持續一個月左右,北方部分地區甚至能持續到農歷二月初二。”

北京民諺還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說法。蕭放告訴記者,掃塵、沐浴等清潔工作,也是過年的一項習俗。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以驅邪、送神的形式實現時空上的凈化,人體自身也進行潔凈,以除舊迎新。

此外,據蕭放介紹,辛亥革命後,當時的政府引進新歷法,對傳統節日采取批判的態度,甚至小販在街上賣年貨,警察會去查抄,“但傳統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即便如此,依然流傳下來。”蕭放笑言。

當代社會年節意識淡化 需復興傳承以增強文化認同

當今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現代生活方式全面進入,傳統節日與節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冷落。蕭放表示,本來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年節,變成浮泛的時間節點,年的神聖地位動搖,人們對年的感知與意識愈發淡漠,“年雖然在過,但‘年味’在逐漸流失”。

“傳統節日特別是年節,是中華民族價值體系、民族情感與民族精神集中而濃烈的表達,但在傳承中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蕭放同時表示,值得高興的是,人們逐漸發現傳統節日文化中有很多溫暖人心的地方。傳統節日的復歸,也成為當下社會的一件大事。

“今天我們特別需要在傳統節俗這一特定時間舉行內涵豐富、形式生動的節日儀式,增進民族的文化認同與社會整合力,增強民族情感,激發民族活力,以促進人際間的良性互動。”蕭放說。

在蕭放看來,對年節禮俗進行恢復和重建,需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過年應當適度註意年節特色裝飾,比如掛燈籠,貼窗花。通過這種方式體現節日的不同之處,建立社會氛圍,提醒大家新年即將到來;其次需重拾傳統人倫禮俗,比如登門拜年,必須在家裏吃年夜飯等,以凝聚家庭、和諧社會;再次要重視祭祀、迎春禮俗,一方面加強人們對與亡故祖先、自然的禮敬,一方面滿足人們祈福迎祥的心理需求。

蕭放表示,在家庭縮小、人們社會交往擴大的新時代環境,年節禮俗的重心亦應有所調整。在復興傳統節俗的過程中,既要重視禮儀內涵,又要重視具體實踐,既要註意新風俗,又要保持既有的節俗傳統。


【編輯:】 【終審:宣傳統戰部】

上一條:溫馨春節攻略:十大“孝行”讓長輩幸福過新年
下一條:浙江省2014年公益性崗位招聘現場會暨全省殘疾人就業援助月活動啟動儀式在臨海市舉行

MK体育专业提供:MK体育MKMK体育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MK体育欢迎您。 MK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