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開學第一天,15歲的腦癱兒王自強第一次乘坐軌道交通去上學。擁擠的人群中,他一路摔倒好幾次,有人去攙扶他,都被一一拒絕。
原來,媽媽一直在前方遠遠地看著他,看著他自己站起,繼續向前走,走得更長,腳步更堅定……
他跌倒
自己爬起不讓扶
“別幫我!”昨上午9時許,軌道牛角沱站換乘通道,趕著上班的白領來去匆匆,一個身穿黃色衣服、背藍色書包的男孩,兩腿彎曲走得跌跌撞撞,一不小心被盲道絆倒。很多人停下腳步,走過去想要扶他起來,卻被婉言拒絕。
“媽媽,等一下我!”男孩爬起來後,扶著欄桿,腳步加快。原來,電梯口穿黑色羽絨服、一臉笑容的那位,是他的媽媽。
“沒想到地鐵站裏像開運動會一樣,這麽多人。”男孩說。記者跟著他們一起換乘三號線,男孩叫王自強,15歲,在北碚區特殊教育MK念四年級。他說,不久前才從老師處得知,地鐵通到北碚了,很方便不堵車,這是第一次乘坐軌道交通上學,但沒想到這麽多人。
男孩媽媽叫汪蘭,52歲。她說,以前兒子都是獨自乘坐520大巴去上學,到北碚後,有相熟的摩的司機將他從大巴車站接到MK。從學走路到現在,兒子摔倒過不知幾千次,都是自己爬起來,這是一種鍛煉。
他上學
媽媽遠遠在後註視
汪蘭告訴記者,37歲時才生了這個兒子,卻因為難產大腦缺氧成了腦癱。她原本和丈夫在學田灣附近做豬肉批發生意,兒子出生後最初幾年,沒再上班,專心陪他訓練,在兒童醫院斷斷續續做了幾年康復治療。
“醫生在前面指導,我在後面給他壓腿,最先學爬的時候每天手都擦得通紅,皮就像要被磨破。當時很心疼,他摔倒了就上去扶,醫生說,怕孩子吃苦你還領他來這幹嘛?從那以後,就狠下心來。”汪蘭說,夏天太陽再大,從學田灣到兒童醫院這條路都是靠走,孩子累了就背一截,然後又走。
“8歲時在牛角沱上幼兒園,第一個月都接送,後來就讓他自己走過去。但還是不放心,每次我會跟蹤,在遠處看著他。”汪蘭說。
他改名
自己取名叫自強
到了MK,記者和汪蘭在保安室繼續聊,她的眼皮一直往下搭,很困。汪蘭說,為了多賺點錢給孩子治病,她每天淩晨1時就要起床,到市場上幫老公剃肉,一直做到下午2時才睡覺,晚上8時又要起床做飯。
汪蘭說,寒假時,她看攤子,兒子就在一旁走梯坎,10步梯坎走完10個來回,就獎勵好吃的。“煮飯、洗碗、買菜,我都把他叫到跟前學,這個假期都是他煮飯,還讓他去菜市場買蔥,回來後算給我聽,看補的錢對不對,既練了走路又練了算數。”
汪蘭說,小自強平時最愛看電視,自強這個名字是上幼兒園時,在電視上看到“自強不息”這個詞,自己要改的,他之前叫義文。
小自強告訴記者,除了看電視,他還學會了上網,知道有問題查百度,喜歡玩英雄聯盟。
汪蘭說,小自強很有愛心,“08年汶川地震時,我給他3塊錢吃早餐,他投了兩塊錢進社區的捐款箱。”小自強說,他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孩子沒飯吃,想幫幫他們。
小自強的父親老王今年50歲,他告訴記者,有時候夫妻倆吵架,兒子還會上來勸,“各讓一步,你們兩個都辛苦”。老王說,以後想讓孩子學門手藝,能夠自己生存下去。
昨下午,小自強的班主任余樂告訴記者,小自強性格開朗,朋友很多,連來MK幫忙的大學生他都能打上交道。“假期裏還跟我聊QQ,坐地鐵來上學也是在QQ上聊到的,班上成績也很好,這次他媽媽來MK就是想讓孩子跳一級。”
重慶晚報記者 劉鵬飛